华为旗舰mate70光谱摄像头引人注目。看视界高光谱芯片为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让高光谱成像技术唾手可得

首页    新闻    华为旗舰mate70光谱摄像头引人注目。看视界高光谱芯片为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让高光谱成像技术唾手可得

 

 

 

 

 

华为最新mate70手机上最引人注目的“红枫原色摄像头”正是光谱技术的产物——一颗150万像素的多光谱摄像头,将色彩还原准确度较Mate 60 Pro+提升了120%,影像色彩实现质的飞跃。

据华为官方介绍,红枫原色摄像头能够准确捕捉环境光谱,为主摄、超广角、长焦微距摄像头提供更加真实的色彩输入,从而拍出“所见即所得”的照片和视频。

 

 

 

 

 

 

 

各大手机厂商在旗舰机型中均已采用过多光谱色温传感器

 

 

 

2017年,iPhone X搭载了ams为其定制开发的6通道多光谱传感器,包括紫外光、红光、绿光、蓝光和两种近红外光。

 

2018年,华为推出的P20首次搭载了由ams提供的色温传感器,作用是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实现精准的颜色和环境光感测,使得拍摄时可以更精准调节白平衡。

 

2021年,华为推出P50 Pocket,首创超光谱超级影像单元,光谱硬件由10通道多光谱传感器、闪光灯、3200万像素超光谱摄像头、超光谱补光灯构成。

 

2022年,iPhone 14系列,苹果首次配备双环境光传感器,同时改善亮度调节和后摄曝光。

 

2022年,OPPO Find X5 Pro在业界首次搭载13通道光谱传感器,给相机系统带来精准的色彩表现,同时还原更真实的环境光源信息,改善白平衡效果。

 

2022年,vivo X90采用自研VCS仿生光谱技术通过改进color filter,让传感器接收的原始信息不断接近人眼,实现更好的噪声表现和色彩还原,前置优化光信号。

 

 

 

看视界智能科技解读

多光谱技术全面进入

消费电子时代

的应用前景

-

 

光学图像采集和图像显示是共生关系。图像传感器和显示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使用者对真实环境的感知。如何匹配采集和显示色彩差异,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一直以来都是这个领域内的重要课题。

 

看视界技术总监陈光浩表示:

 

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工艺的革新,很多前沿的光电子理论被快速应用到显示端,大幅提升了显示亮度、分辨率、色彩还原度和刷新频率等性能,但同时也对传感器的色彩还原性能和后期色彩校准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集过程的色彩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光谱响应范围、加工一致性等问题的影响。而目前广泛使用的RGB宽谱拜尔滤波阵列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协助后期的色彩处理。更不用说人眼的光谱响应会随着环境的光照变化而改变。

 

完美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就是多通道光谱感知

 

多光谱成像技术(通道数<10)是高光谱成像(通道数100-1000)技术的一个子领域。使用多光谱时,需要对目标应用场景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并针对性地选取有限的光谱通道。多光谱的探测结果通常是实现特征识别功能,而非准确的光谱还原。已被广泛应用到农业、遥感、遥测、环保领域。

 

目前,受限于成本和应用场景,消费电子端搭载的多光谱技术仍然比较简单,目标应用场景集中在环境光谱感知以辅助色彩还原算法正常工作。单通道的多光谱元件则被广泛用在对显示器件的色彩调整上。

 

这些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对行业来说是革命性的。 

 

 

消费者在体验了更真实的图像技术后,会快速抛弃使用老旧技术的产品并愿意为新技术付出更高成本,推动行业快速变革。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如苹果公司在自家设备上率先搭载的高分辨率的视网膜显示技术(Retina Display)和触觉引擎(Haptic Engine),被迅速普及到各类电子产品上。

 

 

陈光浩博士:“多光谱成像的普及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去了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和图像采集设备的普及和提升密切相关,得益于全世界的数码设备在源源不断地生成大量真实世界的图像。

数据是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燃料,优质的数据带来更高的机器学习准确度。

 

目前,基于单色或RGB图像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遇到发展的瓶颈,对于高实时性要求的场景(如车载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增强现实等),工程师需要在神经网络体积和准确性上取舍。

 

多光谱成像则另辟蹊径。由于光谱和物质有密切的关系,将物体少量特征性的光谱信息加入模型中,反而降低了模型对空间维度的要求,最终实现更快的推理速度和更高的准确度,降低计算端的功耗和成本。

 

多光谱技术的应用不限于色彩校准。在消费电子端,多光谱成像还可以用于开发更安全的安全验证机制、更丰富的健康监测应用、更新奇的交互方式等。

 

多种应用场景的集成需要更高的通道数,不可避免将多光谱技术逐渐推向高光谱成像技术。

 

如何实现便携、低成本的高光谱成像,一直是领域里的重大挑战。

 

 

 

 

  • 看视界的高光谱预警系统,用于火情、危险品泄露等突发状况的预警

 

 

  • 看视界通过高光谱仪器检测皮肤的含氧量和黑色素,识别人体健康状况

 

 

南京看视界智能科技的

高光谱技术在消费电子时代

的领先性和前瞻性

-

 

对于光谱产业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成本高、体积大、操作难等方面的限制,让该技术并未实现在消费级市场的大范围产业化推广。

消费电子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应用领域。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不为大众关注的领域亟需高光谱成像技术加持而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案。

看视界的科研团队不忘作为科学家的初心,希望将光谱技术普及到各个领域和行业,用高效的技术解决社会进步最急切的问题。

全球率先成功研发出88通道高光谱成像芯片,并已经将这块光谱芯片的量产良率稳定在90%以上。

 

陈光浩博士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实力打破大众对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传统认知:设备大、速度慢、成本贵和使用复杂。

 

我们的目标是给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使高光谱成像技术变得唾手可得。

 

 

近几年国内外有不少光谱企业涌现出来。欧洲微电子中心(IMEC)、以色列的Unispectral、国内的海谱纳米、吉林求是、格科微等。每家公司用的技术路线都不太一样,大家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去实现光谱成像。

 

南京看视界智能科技的

技术路线和前瞻性

 

 

我们的技术路线颠覆了经典光谱成像设备的设计规范。用创新的系统设计模式、高精度可规模化加工技术和高度自动化的校准流程来提升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南京看视界智能科技怎么做到“微型轻便、成本直降、操作简单”呢?要实现这些目标,看视界在硬件设计、制造和算法开发多方面同时发力。

硬件方面,我们全过程控制各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加工。利用亚波长精度的半导体加工设备和工艺,对关键光学部件进行一体成型的加工和组合。既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加工速度和保证了部件的加工一致性,也大幅降低了后续组装和校准需要的人工成本和额外引入的误差。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技术可以避免与传感器硬件的过度耦合,使得看视界的高光谱技术不受限于特定传感器技术,可随时针对不同传感器开发,有利于用户快速尝试和定制合适的方案。

软件方面,我们针对性地开发信号处理算法。得益于对硬件的全过程掌控,我们能精确地掌握每台设备独一无二的成像模型并将信息融合到算法中,提高处理精度并持续实现端到端优化。同时,看视界的高光谱成像平台可以针对不同场景实现快速任务导向型优化。

最终的成果是让用户在使用我们的高光谱产品时,不需要独立配备伺服平台,不需要聘请专业的光谱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员,也不需要在他们的系统中过分妥协额外的空间和重量。

  • 看视界88通道高光谱用于实时光谱分析、材料识别和动态监测

     

 

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芯片级光谱仪的使用量将达到每年3亿个以上,部分热门领域在2020年-2024年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1%。

成像光谱芯片正在成为下一个千亿产业。

南京看视界智能科技CEO潘峰表示:公司的商业路径是以公司已经成熟的高光谱成像芯片技术作为基石,持续开发落地高光谱成像系列终端产品。

产品布局上,一方面会继续提升我们的通用型高光谱成像系统产品线,帮助广大用户探索新的技术思路;另一方面,看视界与各行业领域的实力团队强强联手,用我们优异的光谱软硬件开发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赋能,通过深度定制为客户提供快速与合适的整体解决方案。

下一步研发方向上,看视界智能科技积极探寻消费电子应用领域、以及自动驾驶视觉芯片和医疗检测芯片等领域的垂直产品,作为2025年核心产品外的增长点。

 

END

 

主笔:陈光浩博士

编辑/排版:杨小姐 

 

 

2025年1月6日 10:27
浏览量:0
收藏